【 采真.「藝」學館 】~《 人文 》、《 心藝 》、《 樂活 》


當我們開始思索, 反覆思索, 重新思索, 領悟就悄悄地有所進展!





帕爾曼的音樂祕訣:學得愈慢愈好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at 上午8:16

轉載:【 中國時報 作者:邱祖胤╱台北報導 】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今明兩天將在高雄及台北兩地演出,帕爾曼曾五度獲得葛萊美獎,目前任教於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地位崇高。帕爾曼談到自己學音樂的祕訣:「學得愈慢愈好。學得慢,忘得也慢;學得愈快,忘得愈快。」他認為音樂家與愛樂者都要敞開心胸,人對任何事都應該保持熱情,「只要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大可放手去做各種嘗試,古典、流行、跨界都好。」

帕爾曼說,他自己就是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總是給自己更進一步的挑戰。十七年前他在太太的建議下擔任管弦樂團的弦樂教練,但他認為「教練」很無聊,「我不想做一個冷冰冰的教練,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指揮。」他於是就此踏上指揮之路,之後更陸續與底特律交響樂團、聖路易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開拓自己在小提琴家以外的另一個領域。「第一次人家可能是出於好奇或好心而邀請你,但當第二次邀約出現時,那就是你努力被看到了!」帕爾曼表示,指揮、教學與演奏三者可以互相影響,讓一個人的音樂有所成長,這三者都必須要有很好的聆聽功力,又可以和不同的音樂家教學相長,互相激勵。

帕爾曼一九四五年生於以色列的理髮師家庭,三歲就開始學琴,四歲罹患小兒痲痺,五歲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十三歲時參加美國電視選秀節目一炮而紅,自此帕爾曼全家跟著他移民美國發展。隨後帕爾曼進入茱莉亞音樂院,接受名師葛拉米安與狄蕾的嚴格教導,一九六三年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奏,隔年參加美國列文垂特大賽獲得冠軍,從此演奏邀約不斷,並經常與與祖賓梅塔、小澤征爾、巴倫波因等指揮及知名樂團合作,表現活躍。帕爾曼的琴音甜美而渾厚,聲線柔美而情感自然,快速樂段經常製造華麗的效果,慢板樂章令人掬淚。他有一套獨特的「無骨運弓法」,手腕就像沒有關節一樣可以持續輕鬆抖動,讓人覺得神乎其技。

帕爾曼這是第三度訪台,今晚將在高雄至德堂演出,廿七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莫扎特降B大調第卅二號奏鳴曲、貝多芬c小調第七號奏鳴曲以及聖桑d小調第一號奏鳴曲。

神奇的彩繪曼陀羅,「手繪親子假日創作班」活動熱情加開中!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at 上午8:13

曼陀羅是一種「心靈能量」轉化的象徵,常應用於藝術治療方面。
在不使用具象或文字、語言等表達方式,
僅透過當中循序漸進的圖形和線條所產生的聚集作用呈現。
繪製者可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內心不需預設圖象,自然而然的創作,
繪畫時產生類似靜心的狀態,達到身心放鬆與安撫的效果,
過程中慢慢開啟隱藏的內在心理狀態,把當事者無形而抽象的潛意識表現出來。
曼陀羅是將直覺性的體悟與內在的智慧,化為具體方式帶進現實世界,
藉此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自己的心靈深處,
進而提升自我覺察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力量,重整人生的價值觀。
透過曼陀羅的視覺表現,除直接傳遞人的情感,
還可平衡左右腦的發展,提升創造力,
激發無遠弗屆的想像力,達到活化腦細胞的效能,
更可釋放情緒、舒發壓力,帶來自我安頓的強大力量。
我希望學員們於過程中,都可喚起內心的真我,
相信它會帶給您許多和諧與美滿的快樂時光。

PS: 神奇的彩繪曼陀羅,「手繪親子假日創作班」。
       2011.10月起,采真藝文會館除了於本館教室開課教學,
      也將實施產學合作,或許你我就會在台灣的某角落偶遇。

長笛「入門班」、「演奏班」熱情開課中,歡迎報名!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at 上午8:08

「 長笛 」樂器給人非常優雅的印象,
長笛每個音域的音色都有其優美溫柔動人的特質,
它的低音域溫柔沈厚,中音域透明潤澤,高音域奔放清亮。
長笛樂器可搭配弦樂組獨立吹奏,
因其音色極富變化,常成為獨奏樂器首選。
藉由學習長笛演奏樂器,
除了一般娛樂興趣、個人情感抒發、提升音樂素養等功能,
更可透過不同合奏來體驗群體所呈現的音樂美感。
參與音樂活動可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動機,
而深不見底的求好渴望就是持續進步的動力。
音樂學習是需要耐心不間斷的練習與細心處理所見的樂章,
吹奏完任何一首曲目與吹奏好一首曲目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好聽的音樂不是來自炫技,而是自我要求做好音樂的心!

~歡迎有興趣的小朋友、大朋友,一同加入我們的學習班車!
【 個別班 】上課時段可配合學員時間做安排。
【 ※另有鋼琴、小提琴、爵士鼓、烏克麗麗等樂器教學。 】

采真藝文會館:
【 當你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時,
     就會更努力發展本身的思想與文化修養。 】~共勉之。




文憑至上,台灣培養不出賈伯斯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at 上午8:03

轉載:【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


【 選自己想讀的課 猶如夢想 】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大學只念了半年就休學,退學前一共休學十八個月,他認為休學是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因為他不用上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他有興趣的課,他去上書寫課,十年後用在設計第一台的麥金塔上。
賈伯斯故事引發回響。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成功關鍵未必在於文憑,但台灣教育向來重視學歷,連十二年國教宣稱要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性向和興趣,教育部卻還不斷增加考試,也未配套減少上課時數,迫使孩子沒有時間了解自我,考大學依分數選校選系,不少人是痛苦地念完大學。


【 考試制度下 誰有學習主動權? 】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賈伯斯把學習的主動權拿回來,有所成就,帶給大家的啟示是,學習必須出於自主,不是照學校或家長的安排被動學習,中輟學生不見得是討厭學習,關鍵在於能否掌握自己的學習主體性。
台大政治系五年級的學生陳乙棋表示,依台灣社會價值觀,休學或退學是可恥的事,甚至連他選擇多念一年大學,也遭受異樣眼光,幸好台大學術環境自由,想修什麼課,學校限制不多。
台師大教授、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處長林陳涌批評,美國的大學制度比台灣更有彈性,學生讀大學甚至可以沒有主修或自創主修,台灣的大學教授則專業僵化,各系拉高必修學分,使學生沒有時間能跨系多元學習。
台師大人發所碩二學生林孟鴻也表示,台灣的大學應多開應用型的領域課程,否則一旦選錯系又難以轉系時,不是休學讀不下去,就是勉強混到學歷。
台大主秘張培仁表示,大學是座礦山,端看學生如何挖掘適合自己的寶藏。


【 訓練工作人才容易 培養奇才難 】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全世界只有一個賈伯斯、一個比爾蓋茲,他們的經歷非常特別又少見,學生除了學習專業基本條件外,亦應充實語言、溝通、創意、領導能力及團隊合作等軟實力。
成大校長黃煌煇感嘆表示,台灣的教育制度只是在訓練「能工作的人才」,無法培養「奇才」,也培養不出「台灣的賈伯斯」,因為台灣教育是考試取才,不會針對有特別能力的學生給予特別的培育,或給予特別發展的空間,而是大家都受一樣的教育內容,教育使人才的能力被「扁平化」,即使大學聯考分數差很多,有人進台、成、清、交、政,有人進私立大學,但到了職場,其實表現不會差很多。

求知若飢 虛懷若愚﹣Steve Jobs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at 上午8:01

出生即被未婚的母親送養,付不出昂貴的學費而輟學, 
被自己創立的公司開除,被醫生診斷出絕症...... 
這一連串的人生低潮,對Steve Jobs而言,卻是最美好的考驗, 
這位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開路先鋒,真摯的分享他生命中的三段故事, 
沒有當初的難關,就沒有今日的Jobs, 
末了的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懷若愚, 
是他自己珍視的座右銘,也是獻給當今學子的真心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