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真.「藝」學館 】~《 人文 》、《 心藝 》、《 樂活 》


當我們開始思索, 反覆思索, 重新思索, 領悟就悄悄地有所進展!





音樂旅情~【 琴舞 Vivace 】韓國頂尖豎琴家 Harpist K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at 清晨7:18


Harpist K (곽정) - Vivace 发布人 lackoo

   被指定為2008世界豎琴經賽首席評判,來自韓國最頂尖的古典豎琴才女Jung Kwak郭靜(藝名Harpist K)首度突破古典/流行界限,執掌演奏電子豎琴,以New Age 新世紀及Crossover曲風再次掀起跨界音樂風潮! 

 【琴舞】專輯中郭靜的演奏技藝堪稱行雲流水、靈動飄逸,豎琴音色清亮晶瑩透徹,電子音效增添了廣闊空靈、錄音更有媲美發燒天碟的質感。曲風方面既有流行舞曲的熱烈節奏,也有田園樂曲的恬靜閒適,再加上時尚的Lounge(沙發音樂)、Funky(放克)、爵士節拍,營造出New Age音樂放鬆身心的氛圍。而郭靜專用的獨一無二的豔紅色豎琴更是極具時尚挺力,與飛揚舞動的旋律融合,帶來讓人驚歎的視聽感受。繼華 裔美女小提琴手陳美之後,郭靜將用其獨特的奇妙樂韻再次震撼人心! 

   豎琴演奏家郭靜 Jung Kwak( 也被稱為 Harpist K ),是世界公認的在古典音樂方面最有魅力和天賦的藝術家之一。她第一次震驚音樂界,年僅十四歲——那年,她剛剛經過兩年的學習,就作為漢城國家交響樂團的一位重要獨奏者進行了個人的首場演出。從那以後,她先後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的音樂之都,與世界一流的管弦樂隊和最受尊敬的指揮家合作演出。 

   當 Israel Kibbutz Chamber Orchestra 1993年到韓國作巡迴演出的時候,Jung被選中作為主要獨奏者參演。她的表演最終引起了 Zubin Mehta( 以色列愛樂樂團的指揮 )的注意。從九七年十月起,Jung 跟隨藝術大師 Mehta 和以色列愛樂樂團在以色列、歐洲和遠東地區進行巡迴演出。九八年夏天,Jung 成為第一位在克羅地亞的 Dubrovnik 節上表演的豎琴師,並因此而獲得了更高的聲望。Jung 以獨奏者的身份和世界著名的樂團( 如the Tokyo String Quartet, the Korean Chamber of Ensemble, the Korean Broadcasting Symphony, the Moscow Radio and Television Symphony – Tchaikovsky Hall and The Prague Radio and TV Orchestra )一起出現在世界各地。 

   作為一名有著不同造詣的豎琴師,Jung 和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的大西洋唱片公司簽定了一份出版七張CD的合約。這是一份珍貴的合約,不僅僅是對一個豎琴師來說,對任何一個古典音樂家來說都是萬分珍貴的。大西洋公司的這份合約為她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滿足了她對樂器獨特而又多樣的要求。她的第一張專輯《 The Gif t》第一次發行便一售而空。隨後她又發佈了幾張唱片,有古典音樂,也有現代音樂。她最新的“新時代流行音樂CD”《 Vivace 》( 由她在一架粉紅色的電子豎琴上演奏而成 )很快成為韓國最暢銷的唱片。 

   Jung 的藝術風格由古典主義的嚴謹和與之迥異的以創新為特質的現在主義精神揉合而成。她揉合兩種風格的非凡能力得到了證明——她使用 the nom de harpe Harpist K 的名號,和 Keith Lockhart 領導的紐約流行樂團共同在韓國演出的時候,讓韓國觀眾第一次見識了兩種截然不同豎琴。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們那個晚上享受到了非凡的待遇,因為他們面對的並不只是另一個古典音樂的鑒賞家,而是一個將要重新定義豎琴在流行觀念中的地位的人。Jung 最近在國內舉行的被稱為“ Surprise Party Series ”的巡迴演出成就了一個奇跡,她以她那攝人魂魄的表演將成千上萬的觀眾吸引到了音樂廳。 她那廣為人知的精彩表演和她的超凡魅力使她獲得了遠遠超過音樂廳所獲得的聲望。通過電視表演,Jung 贏得了更多的觀眾。她將豎琴帶到了當代音樂的最前沿。Jung 在印第安娜大學獲得了她的音樂學士學位,並獲得了著名的伊斯門音樂學校的優秀表演者證書。 

   Jung Kwak 通過對樂譜的不斷探索和創造出一種融合了古典和現代元素的獨特音樂風格,使自己變得聲名顯赫。Jung 已經被指定為2008年世界豎琴競賽的主席。她現在居住在韓國的漢城。

愛因斯坦教我們的10堂生活課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at 上午10:35

愛因斯坦除了留給我們驚人的相對論外,他在科學領域的堅持就像是一道光芒,指引大家透過努力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並教會我們體會失敗並珍視他人。因此,作家Bobbi Klein認為,即使你不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生活課程」對於你我的生活同樣受用:

1.《 簡單化 》
「如果你無法向6歲小孩解釋它,那代表你自己也不明白。」-愛因斯坦。
你把事情的表面弄得越複雜,你就越無法理解核心內容。想一想你生命中最好的老師,他們是用充滿艱難詞彙的主題教導你,還是透過簡化讓你更容易理解?

2.《 創造力 》
「創造力可傳遞,讓其延續。」-愛因斯坦。
激勵他人做他們愛做的事,將創造力運用到工作的創新上,而你終究不會知道人類的創造極限。從現在開始就發揮你的想像力去創造吧!

3.《 努力工作,接受失敗 》
「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一生都致力於物理學理論上,有些是今日我們知道的,有些是沒有得出結論的。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些理論哪些可以成功,但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你必須堅持努力工作、堅持不斷解決問題,直到你停止嘗試,失敗才不會存在。

4.《 活在當下 》
「我從未考慮過未來,它會自然而然的來。」-愛因斯坦。
你唯一能夠得到保障的時光就是現在擁有的這一瞬間,你可以為了未來擔憂並制定一些或許沒有幫助的計畫。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活在當下,全心做好此刻的事,不要為了明天擔憂。

5.《 打破常規 》
「我的所有發現皆非出於理性思維。」-愛因斯坦。
偉大事物的產生都要走出傳統的侷限,打破常規。如果你繼續隨波逐流,那麼你也只能生產出一般的結果。想別人不敢想的,如此你將找到你的答案。

6.《 想像力 》
「想像力是研究的最高形態。」-愛因斯坦。
想像力是關鍵,一旦你想像到了不同的事情,你便開始了與他人分享的路程。人們會漸漸看到你想像中的世界,還能攜手創造、互相幫助。從今天開始就花點時間去做做白日夢,大膽想像並分享你的創意。

7.《 朝著不可能而做 》
「唯有那些異想天開的人才能做到不可能的事。」-愛因斯坦。
如果在別人眼中你很可笑,但你還願意去冒這個險,那麼你將化腐朽為神奇。一旦你打破了眾人眼中的常規,美妙的事會慢慢發生,而那些曾經的障礙你也將會一併清除。

8.《 珍視他人 》
「人生不值得來過,除非是為了他人。」-愛因斯坦。
若你把別人放在首位,他們就會珍視你,將你視為能夠發自內心關懷他人的人。你要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不受任何干擾地和別人相處,讓他們知道你重視他們。將心比心地感謝他們、讚美他們,這樣不但會美好他們的一天,也會讓他們由衷地接受並且記住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9.《 分享 》
「學生不是你要去填滿的容器,而是你要點亮的火把。」-愛因斯坦。
與別人分享你的想法,也許不經意間就會激發某人的靈感。倘若你只是將所有的想法和知識藏了起來,那你根本就幫不到別人,如果你手中有一把解決他人問題的鑰匙,你願意分享嗎?

10.《 開放學習 》
「學習是種體驗,其他一切只是信息。」-愛因斯坦。
學習是一段旅程,而不僅僅只是吸收所有的知識的工程。它需要你全心投入,你要知道有些事情行得通,有些事情行不通。學習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而是為你量身訂作的旅程。

呂思清:修煉小提琴我是“苦行僧”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at 上午9:41

【 廣州日報 / 作者:林芳 】

3歲半開始學琴,7歲時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關注,8歲被譽為“樂壇神童”,17歲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也是第一位奪得此獎的東方人。 在此之前,第一名已空缺了12年。 他,就是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
呂思清的琴聲如今早已遍布世界各地——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瑞士日內瓦維多利亞音樂廳,北京人民大會堂……
近日,呂思清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談到自己的琴技,他興奮中帶著一點自豪,但他說,要成為一名高超的小提琴家,技藝只是初級的標準,“對我而言,從小到現在,修煉小提琴的過程就像是苦行僧,或者修道,以及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


【 演奏技巧:出色小提琴家一定要有氣場 】

■ 廣州日報:作為一名小提琴家,在獨奏以及與交響樂團等協奏時,有沒有不同的表現手法? 在協奏中,如何凸顯出自己部分的特色?

呂思清:其實我真正一個人拉小提琴的時候特別少,更多的曲子是跟鋼琴和交響樂團,或室內樂的音樂家重奏。 當然,和獨奏相比,與人協奏需要多次排練,但音樂家之間通過合作增進感情,能挖掘出更有趣的東西。
演奏家必須具備高超的演奏技藝,包括音樂表現和音樂的領導力,帶動別人感受你的情緒和氣氛,從而達到默契的配合。 更重要的是,一個演奏家對自己作品和藝術,要有非常充分的掌握,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呈現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

■ 廣州日報: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高超技巧和舞台激情,是否缺一不可?

呂思清:對,但僅僅擁有這兩樣還遠遠不夠。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藝術有非常充分的把握,和超強的個人魅力,就是“氣場”。 一個高超的演奏家或大師,之所以能給觀眾帶來震撼,是因為他具備了用藝術創作氛圍的超強能力。 比如梅蘭芳先生,他就有一種氣場,這就是大師的魅力。 這種氣場的形成,完全跟個人對自己演奏把握的高低成正比,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千錘百煉。

■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先天的天賦和後天的培養以及自律,對演奏家的成功而言各佔多少比重?

呂思清:每個行業的成功人士,都具備了或高或低的天分。 尤其在藝術行業上,對天分要求更高。 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天分,如果不是很投入地做自己的事情,永遠不能讓才華達到最高峰。 比如我很欣賞的籃球運動員喬丹,他的天分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他一定是最勤奮的。


【 個人風格:出神入化需要千錘百煉 】

■ 廣州日報:你從7歲起就成名,對你來說,走到今天,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呂思清:因為太早成名,很多人沒見過我,都以為我是個小老頭,沒想到一見面還是個帥小伙。 對我來說,從小到現在,修煉小提琴的過程就像是苦行僧,或者修道,以及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更多是人生經歷的昇華和互補。 我也想遊山玩水,但那樣的話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 廣州日報:你曾說過,音樂家個人風格很重要,這種風格如何培養?

呂思清:演奏家既要忠實於作曲家思想和情感意圖,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出有自己獨特魅力的風格。 這種獨特風格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融入整個演奏當中,琴人合一,這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摸索。

■ 廣州日報:感覺同一首曲子你每次演奏時都不一樣,這有沒有什麼秘訣?

呂思清:這裡面既有即興的發揮,也有很多思考。 即興建立在思考之上,因為萬一突然有了另外的靈感,要馬上知道用什麼方式把這種方式表現出來,而不是突兀地呈現出來。 作為藝術家,如果哪天失去了激情或對音樂的靈感,那就不能再站到舞台上。

■ 廣州日報:你所達到的成就是很多小提琴家都可望而不可即的,還有什麼更高的目標嗎?

呂思清:藝無止境。 藝術道路如果不給自己設定目標,你就會停止。 作為演奏家,一定要很熱愛,很全身心地去做你的事情。 我每天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 音樂中最有意思的東西,就是它隨著時間的變遷,還會產生很多變化。 就像我很喜歡紅酒,尤其是法國紅酒,它隨著時間會產生很多變化,音樂最巧妙的也是這樣,20天,2年,200年,只要你去尋找,只要用心溝通,它永遠會賦予你很多新意。 自律很重要,真正要保持巔峰狀態並有所突破,就必須要對自己嚴苛要求。


【 音樂神童:3歲多就主動提出要練琴 】

■ 廣州日報:你一直是空中飛人,平時演出這麼多,還堅持練琴嗎?

呂思清:對,我明天去倫敦,之後回青島,然後再回北京,基本上都在飛機和酒店度過。 但還是要堅持練琴,因為手上的功夫不練就沒有了。 對我而言,練琴不僅僅是動手,看到一些雕塑,或者到歐洲看到一些繪畫,也可以把它融入我的音樂中,這也是一種練習。

■ 廣州日報:作為音樂神童,能否給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一些建議?

呂思清:被稱為神童的人,太早成名,其實會讓他迷失方向,並不是什麼好事,我能走到今天,自己也很慶幸。 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就練琴,其實要看孩子有沒有天賦,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哪怕是四五歲就能感覺到,不是技巧,而是對音樂的敏感度比常人強。 5歲的兒子我會教他,小兒子1歲半,我已讓他們開始練琴鋼琴、小提琴,我覺得他們都還是較有天賦的,當然不如我了,我是3歲多就主動提出要練琴的。
小孩的潛能巨大,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被“強迫”去學一些東西,但如果發現他們不喜歡,就不能再強迫了。 我現在也沒什麼經驗之談,還在摸索階段。 做父親比拉小提琴難多了,這是一門藝術,一門哲學。


【 名家課堂:幾百遍《梁祝》,沒有兩遍完全重複 】

《梁祝》:有人說我是《梁祝》的最佳演繹者,這也是我最鍾愛的一首作品。 我從1988年開始演奏《梁祝》,記得第一次拿起譜子是在剛獲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大獎後。為把這支曲子拉好,我在速度、力度、段落的處理上加強了對比,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強。 小提琴是外來的藝術形式,用它來演奏中國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探索。演奏《梁祝》時,我在表現語句和滑音處理上努力貼近中國民族的風格,但是又不簡單地模仿二胡的演奏。 在弓法的處理上,我努力使它更符合小提琴的特點,為的是更能讓世界小提琴家所喜愛接受。 在演奏個性上,我喜歡把大悲大喜推到極致,並在速度、力度和段落的處理上加強對比,使我的演奏能達到覺悟處細膩、委婉;激情處堅決、有力。 在“抗婚投墳”一段的表演中,我特地加快了演奏速度,以急促的弦音讓音樂達到高潮。 我已拉過《梁祝》幾百遍,但每次的感覺都會不一樣,可以這樣說,在這幾百遍中,沒有兩遍是完全重複的。

《卡門幻想曲》:我美國的老師曾說,聽完我演奏《卡門幻想曲》,覺得我血液裡有西班牙人的血。 《卡門幻想曲》很極端,每段都是不同的主題,在情緒轉變和結構方面,我做了很大工夫,演奏的時候,我很注意跟樂隊上的呼應,這是我自己比較得意的部分,跟他們配合得很好,讓整個情緒變得有層次。


【 業界評價:個性透過音符迸發出來 】

《梁祝》作者陳鋼:“呂思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充沛的舞台激情,還有純正的民族風格。”

上海音樂學院王勇:“我們過多習慣了女性版的《梁祝》,尤其是化蝶一段……但不要忘記這個愛情故事是有關男女的,呂版的優勢在於,首先,技術問題對他來說很容易解決,這讓他有更多精力投入情感處理等方面,第二,刪節版的處理會讓音樂的戲劇衝突被濃縮了,也更能產生衝擊力。”

國際權威音樂雜誌​​英國《THE STRAD》:“呂思清富有穿透力的聲音,精確的音準,可靠的樂句處理,豐滿的演奏,都使人震驚。但他最為傑出的表現是將自己的個性透過每一個充滿音樂感受的音符迸發出來。 ”


【 樂迷評價:只能用“愛”來形容 】

“委婉、深情、細膩!我已迷醉,深深感動,心完全被俘虜。這樣的表達,用高水平好聽優美之類的詞遠不足以形容,就只能用——愛。”
“柔潤的音色、深情中含著淡淡的憂傷、婉轉細膩地演繹中又不失陽光般的激情,旋律樸實流暢中又不失華麗的風采。有些憂傷的旋律聽得我直想流淚。真是棒!”
“水晶般弦眼,清澈的聲音,呂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無與倫比的小提琴家”。


【 經典推薦:《四季》是無敵製作 】

維瓦爾第的《四季》是巴羅克音樂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但能夠輕鬆準確地詮釋和駕馭全套《四季》的音樂家並不多。 很多人覺得巴洛克時期的曲子很昏暗,但呂思清覺得其實他們很有活力,有一種思想情感,熱烈而張揚。 他更喜歡用一種現代時尚的詮釋方式,同時也給大家架起橋樑,巴羅克時代與現代並不遙遠。
呂思清目前是HNH國際唱片公司及拿索斯(Naxo​​s)錄音公司旗下的簽約演奏家。 他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及阿瑪蒂意大利名小提琴演奏的《維瓦爾弟四季名琴篇》,被權威樂評家稱為“演繹與錄音均A+天碟級,是可遇不可求的無敵製作。”在國際小提琴界,呂思清一直被稱為演奏四季的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