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真.「藝」學館 】~《 人文 》、《 心藝 》、《 樂活 》


當我們開始思索, 反覆思索, 重新思索, 領悟就悄悄地有所進展!





呂思清:修煉小提琴我是“苦行僧”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at 上午9:41

【 廣州日報 / 作者:林芳 】

3歲半開始學琴,7歲時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關注,8歲被譽為“樂壇神童”,17歲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也是第一位奪得此獎的東方人。 在此之前,第一名已空缺了12年。 他,就是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
呂思清的琴聲如今早已遍布世界各地——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瑞士日內瓦維多利亞音樂廳,北京人民大會堂……
近日,呂思清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談到自己的琴技,他興奮中帶著一點自豪,但他說,要成為一名高超的小提琴家,技藝只是初級的標準,“對我而言,從小到現在,修煉小提琴的過程就像是苦行僧,或者修道,以及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


【 演奏技巧:出色小提琴家一定要有氣場 】

■ 廣州日報:作為一名小提琴家,在獨奏以及與交響樂團等協奏時,有沒有不同的表現手法? 在協奏中,如何凸顯出自己部分的特色?

呂思清:其實我真正一個人拉小提琴的時候特別少,更多的曲子是跟鋼琴和交響樂團,或室內樂的音樂家重奏。 當然,和獨奏相比,與人協奏需要多次排練,但音樂家之間通過合作增進感情,能挖掘出更有趣的東西。
演奏家必須具備高超的演奏技藝,包括音樂表現和音樂的領導力,帶動別人感受你的情緒和氣氛,從而達到默契的配合。 更重要的是,一個演奏家對自己作品和藝術,要有非常充分的掌握,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呈現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

■ 廣州日報: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高超技巧和舞台激情,是否缺一不可?

呂思清:對,但僅僅擁有這兩樣還遠遠不夠。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藝術有非常充分的把握,和超強的個人魅力,就是“氣場”。 一個高超的演奏家或大師,之所以能給觀眾帶來震撼,是因為他具備了用藝術創作氛圍的超強能力。 比如梅蘭芳先生,他就有一種氣場,這就是大師的魅力。 這種氣場的形成,完全跟個人對自己演奏把握的高低成正比,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千錘百煉。

■ 廣州日報:在你看來,先天的天賦和後天的培養以及自律,對演奏家的成功而言各佔多少比重?

呂思清:每個行業的成功人士,都具備了或高或低的天分。 尤其在藝術行業上,對天分要求更高。 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天分,如果不是很投入地做自己的事情,永遠不能讓才華達到最高峰。 比如我很欣賞的籃球運動員喬丹,他的天分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他一定是最勤奮的。


【 個人風格:出神入化需要千錘百煉 】

■ 廣州日報:你從7歲起就成名,對你來說,走到今天,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呂思清:因為太早成名,很多人沒見過我,都以為我是個小老頭,沒想到一見面還是個帥小伙。 對我來說,從小到現在,修煉小提琴的過程就像是苦行僧,或者修道,以及吉普賽人的流浪生活,更多是人生經歷的昇華和互補。 我也想遊山玩水,但那樣的話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 廣州日報:你曾說過,音樂家個人風格很重要,這種風格如何培養?

呂思清:演奏家既要忠實於作曲家思想和情感意圖,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出有自己獨特魅力的風格。 這種獨特風格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融入整個演奏當中,琴人合一,這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摸索。

■ 廣州日報:感覺同一首曲子你每次演奏時都不一樣,這有沒有什麼秘訣?

呂思清:這裡面既有即興的發揮,也有很多思考。 即興建立在思考之上,因為萬一突然有了另外的靈感,要馬上知道用什麼方式把這種方式表現出來,而不是突兀地呈現出來。 作為藝術家,如果哪天失去了激情或對音樂的靈感,那就不能再站到舞台上。

■ 廣州日報:你所達到的成就是很多小提琴家都可望而不可即的,還有什麼更高的目標嗎?

呂思清:藝無止境。 藝術道路如果不給自己設定目標,你就會停止。 作為演奏家,一定要很熱愛,很全身心地去做你的事情。 我每天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 音樂中最有意思的東西,就是它隨著時間的變遷,還會產生很多變化。 就像我很喜歡紅酒,尤其是法國紅酒,它隨著時間會產生很多變化,音樂最巧妙的也是這樣,20天,2年,200年,只要你去尋找,只要用心溝通,它永遠會賦予你很多新意。 自律很重要,真正要保持巔峰狀態並有所突破,就必須要對自己嚴苛要求。


【 音樂神童:3歲多就主動提出要練琴 】

■ 廣州日報:你一直是空中飛人,平時演出這麼多,還堅持練琴嗎?

呂思清:對,我明天去倫敦,之後回青島,然後再回北京,基本上都在飛機和酒店度過。 但還是要堅持練琴,因為手上的功夫不練就沒有了。 對我而言,練琴不僅僅是動手,看到一些雕塑,或者到歐洲看到一些繪畫,也可以把它融入我的音樂中,這也是一種練習。

■ 廣州日報:作為音樂神童,能否給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一些建議?

呂思清:被稱為神童的人,太早成名,其實會讓他迷失方向,並不是什麼好事,我能走到今天,自己也很慶幸。 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就練琴,其實要看孩子有沒有天賦,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哪怕是四五歲就能感覺到,不是技巧,而是對音樂的敏感度比常人強。 5歲的兒子我會教他,小兒子1歲半,我已讓他們開始練琴鋼琴、小提琴,我覺得他們都還是較有天賦的,當然不如我了,我是3歲多就主動提出要練琴的。
小孩的潛能巨大,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被“強迫”去學一些東西,但如果發現他們不喜歡,就不能再強迫了。 我現在也沒什麼經驗之談,還在摸索階段。 做父親比拉小提琴難多了,這是一門藝術,一門哲學。


【 名家課堂:幾百遍《梁祝》,沒有兩遍完全重複 】

《梁祝》:有人說我是《梁祝》的最佳演繹者,這也是我最鍾愛的一首作品。 我從1988年開始演奏《梁祝》,記得第一次拿起譜子是在剛獲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大獎後。為把這支曲子拉好,我在速度、力度、段落的處理上加強了對比,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強。 小提琴是外來的藝術形式,用它來演奏中國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探索。演奏《梁祝》時,我在表現語句和滑音處理上努力貼近中國民族的風格,但是又不簡單地模仿二胡的演奏。 在弓法的處理上,我努力使它更符合小提琴的特點,為的是更能讓世界小提琴家所喜愛接受。 在演奏個性上,我喜歡把大悲大喜推到極致,並在速度、力度和段落的處理上加強對比,使我的演奏能達到覺悟處細膩、委婉;激情處堅決、有力。 在“抗婚投墳”一段的表演中,我特地加快了演奏速度,以急促的弦音讓音樂達到高潮。 我已拉過《梁祝》幾百遍,但每次的感覺都會不一樣,可以這樣說,在這幾百遍中,沒有兩遍是完全重複的。

《卡門幻想曲》:我美國的老師曾說,聽完我演奏《卡門幻想曲》,覺得我血液裡有西班牙人的血。 《卡門幻想曲》很極端,每段都是不同的主題,在情緒轉變和結構方面,我做了很大工夫,演奏的時候,我很注意跟樂隊上的呼應,這是我自己比較得意的部分,跟他們配合得很好,讓整個情緒變得有層次。


【 業界評價:個性透過音符迸發出來 】

《梁祝》作者陳鋼:“呂思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充沛的舞台激情,還有純正的民族風格。”

上海音樂學院王勇:“我們過多習慣了女性版的《梁祝》,尤其是化蝶一段……但不要忘記這個愛情故事是有關男女的,呂版的優勢在於,首先,技術問題對他來說很容易解決,這讓他有更多精力投入情感處理等方面,第二,刪節版的處理會讓音樂的戲劇衝突被濃縮了,也更能產生衝擊力。”

國際權威音樂雜誌​​英國《THE STRAD》:“呂思清富有穿透力的聲音,精確的音準,可靠的樂句處理,豐滿的演奏,都使人震驚。但他最為傑出的表現是將自己的個性透過每一個充滿音樂感受的音符迸發出來。 ”


【 樂迷評價:只能用“愛”來形容 】

“委婉、深情、細膩!我已迷醉,深深感動,心完全被俘虜。這樣的表達,用高水平好聽優美之類的詞遠不足以形容,就只能用——愛。”
“柔潤的音色、深情中含著淡淡的憂傷、婉轉細膩地演繹中又不失陽光般的激情,旋律樸實流暢中又不失華麗的風采。有些憂傷的旋律聽得我直想流淚。真是棒!”
“水晶般弦眼,清澈的聲音,呂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無與倫比的小提琴家”。


【 經典推薦:《四季》是無敵製作 】

維瓦爾第的《四季》是巴羅克音樂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但能夠輕鬆準確地詮釋和駕馭全套《四季》的音樂家並不多。 很多人覺得巴洛克時期的曲子很昏暗,但呂思清覺得其實他們很有活力,有一種思想情感,熱烈而張揚。 他更喜歡用一種現代時尚的詮釋方式,同時也給大家架起橋樑,巴羅克時代與現代並不遙遠。
呂思清目前是HNH國際唱片公司及拿索斯(Naxo​​s)錄音公司旗下的簽約演奏家。 他使​​用六把斯特拉迪瓦里、瓜奈里及阿瑪蒂意大利名小提琴演奏的《維瓦爾弟四季名琴篇》,被權威樂評家稱為“演繹與錄音均A+天碟級,是可遇不可求的無敵製作。”在國際小提琴界,呂思清一直被稱為演奏四季的最佳人選。

Comments:

There are 0 意見 for 呂思清:修煉小提琴我是“苦行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