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真.「藝」學館 】~《 人文 》、《 心藝 》、《 樂活 》


當我們開始思索, 反覆思索, 重新思索, 領悟就悄悄地有所進展!





享受音樂是一輩子的事 .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at 中午12:18

享受音樂是一輩子的事,
許多人長大以後還是會想要上上音樂課,學點樂器什麼的, 
或許是當作消遣,或許是延續未完成的夢…,或許是更深入地融入音樂。 
玩音樂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天份不夠,與生俱來的天賦人人都有, 
重點是有沒有經過循序漸進,還有正確的引導學習方法。 
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可達到大師的境界, 
但是要玩到一定的專業程度絕對沒問題。 
一生至少要會一樣樂器, 
因為它會洗滌身、心、靈,創造想像的空間和打開記憶的匣子, 
因而生活會更添色彩,生命的糧會更加豐富。 
現在起就讓音樂豐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 
就讓音樂深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生活在音樂裡,玩樂在音樂裡,成長在音樂裡, 
讓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記憶力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 采真藝文會館 】邀您一同沉浸在音樂的天堂。




品味、美學、創意、人文空間~采真藝文會館歡迎各界洽詢租借!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at 中午12:09

品味、美學、創意、人文空間~【采真藝文會館】歡迎各界洽詢租借!
多功能教室可提供20到30人使用,
可依照人數和上課會議活動型式調整桌樣,滿足不同的需求。
場地適合教育訓練、腦力激盪、研討會議、學生音樂成果發表等。
地板教室也適合公司社團租用從事瑜珈、舞蹈等活動。
以文化創意為圓心,以對應產業為半徑,
由此延伸出的學習空間,現在就帶您走進【采真藝文會館】真實體驗。


源自於對身體的愛與尊重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at 中午12:16

繁忙緊繃的現代人需要的,不是更多外向的追求,
而是放下腦袋,回歸身體與自然,
找回蘊藏在身體深處無限的能量,
喚醒人體天賦本能的自癒能力。
「采真藝文會館」從身、心、靈出發,
以舞蹈律動、音樂、繪畫、接觸、遊戲、冥想等啟發創造力的方式,
帶領人們發掘自我內在的資源、潛能與創意,
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身體美學,「美」其實就是回歸做自己。

【 采真藝文會館的活力紓壓瑜珈教室 】



智慧片語 ( 二 )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at 上午11:37

自律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性。
成功者習慣去做失敗者不愛做的事,他們能克服情緒,堅持對目標的追求。
自律的要旨,就是讓今天的歡樂服從於追求長期幸福的過程。
教育家曼恩( Horace Mann )說過:
「那些從不犧牲今日以換取未來的人,談論願景就好像盲人在談論顏色。」
實現願景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自律。
應對實際困難、面對殘酷的現實,完成必須的任務,要靠自律。
當願景與奉獻精神結合,就產生了自律。
自律與奉獻精神的反面是放縱,
也就是犧牲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以換取一時的歡樂。
缺乏自律、不肯犧牲的人工作時就像在玩,
一般說來,找藉口的人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律的人,
理由一大堆,但沒有一個可以當作藉口。
羅馬哲學家西尼加( Seneca )說:
『最有力量的人是能掌控自己的人。』
想要成為自己本來可以成為的傑出人士,何時開始都不嫌晚~
只要實施自律。

通才多職的時代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at 上午11:35

快速的生活步調,工作強調效率、時效,
人與人交談時的說話速度越來越快,
吃頓飯也自然地選擇最好不必久等立即可上桌的速食,
連吃泡麵也嫌還要熱水沖泡等上三、五分鐘之不夠迅速,
微波食品就因為少那麼一、兩分鐘而取得優勢,博得青睞!
由於短暫的時間內卻有許許多多的需求,
在供與需失去平衡時,
短暫的時間內卻因著整個社會的快速化、多元化,
而產生「多功能」的因應需求,
這需求滿足著不同階層、不同行業別和不同人士的目前需求。
為了因應產業迅速昇級,
所產生出來的新型態、新角色扮演及功能需求,
以解決事務上的市場需求,
縱深形態專業化的一人擔任多項相互關連的職位,
形成「通才」發展而增加社會功能與經濟利益,
並為個人帶來附加價值。
隨著社會機能多元化的衍生,還會不斷的產生出新的模式,
也許您已經是這樣多重的角色,也許還不是,
但這樣的趨勢已經到來,您準備好了嗎?

智慧片語 ( 一 )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at 上午11:32

人生好比是一株小草,會經過許多挫折和困難,
要想突破重重障礙,就須更努力,不畏風吹雨打與太陽的照耀,
才會長的更高、更好,就像一棵大榕樹,那般雄壯、勇敢不屈。

人爬得越高,看得越遠,心胸也就更加的寬闊,
不要經過一次的失敗,就停頓下來,
人生的旅程還很漫長,就必須不斷的努力,
多方充實自己的知識學問,將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我們的學問,要「活到老、學到老」,
做任何事情要看得透徹,才會成功不會失敗。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掌握住每一分鐘,
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

每個人都有一把智慧的鎖匙,隨時隨地都為你們開著,
只有智慧、毅力才能開創出光明燦爛的前程。

明日教育淺談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at 上午11:23

時代考驗教育,教育創造時代。
教育問題的解決,促進時代、社會的進步,
時代、社會的進步,又帶來新的教育問題。
二十一世紀的舞臺秀,行將揭幕,
面對新時代的衝擊度與新社會型態的變遷,
明日教育問題,形成燃眉之勢。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盱衡當前及未來情勢,對教育應有新的看法與做法。

今後教師不僅教以知識,還應培養其興趣。
學習的歷程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
科技社會時代,知識具高度的新陳代謝性,
一方面知識在不斷的成長,另一面也在持續的衰退,
學無止境,應設法培養其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動機。
教學者,不僅教以「應該學」,還應教以「樂於學」。
學生樂於學的,也是他應該學的;他應該學的,也是樂於學的。

今後教師不僅教以知識,還應教以求知的方法。
教學工作,不該長期停止在傳授知識層次上,
應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求知、學習的方法。
學習者,如能懂得方法,且能運用、多用、善用、樂用,
即可:隨時隨地從各種不同學習管道獲得知識,
有了方法,就能處理知識,
讓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提高知識的可信度與可用度,
運用方法,可使知識一以貫之,
提高知識的層次,讓知識再生知識,既「創造知識」。

「學海無邊」(廣度),「學無止境」(深度),
明日的教育,我認為:興趣的培養,方法的指導,
乃是教育領域中,最重要的根本。
興趣是學習之源,方法是求知之鑰,
有了興趣,就會願學、樂學,
有了方法,就可能學、善於學。
學習者既願且能,在學習過程中欲罷不能,
在學習效果上,自然事半功倍。

學習之四道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at 上午11:14

浩瀚的書海,是人類最偉大的創作,是智慧的泉源。
學以窮理、修身、啟發智慧,但須講究方法:

一、【眼到】

眼睛是靈魂之窗,要如何辨認字句的奧妙、全靠敏銳的雙眼。
閱讀時,要每一字每一句認真推敲,從頭至尾,灌注全部精神逐句玩味。
遇複雜就要分列大綱,發現重點就要立即記下。
學習需勤快不怠,所謂「勤則有功,勤能補拙。」如此愚必明、柔必強。
還要主敬以致知,居敬以窮理,並須專心一致,惟精惟一心無旁騖。
最後就是力行,知而不行與不知同。
學習經世致用之道,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方克有濟。

二、【心到】

心是發號施令的樞紐,在眾多知覺中逐一反應,以達到個人言行舉止的目的。
心靈與行動脫節,精神就會出軌。要怎樣避免干擾,
就得擺脫一切榮枯得失的誘惑,才會專心一致的領會書中的奧妙。
從每一字一句中,瞭解多種解說的意義,不可誤解書中的立論精神,
也要懂得靈活運用,要用古人之所長,不為古人所惑,
遇有疑難,隨即求證,但不可一心二用,以免分散注意力,
心馳則亂,亂則徒勞無功。唯有心領神會,清除心中雜念,
摒棄腦中盤據的錯綜複雜的思想,四季才會為我逢迎。
閱讀如同守城防隘,需多誦數遍反覆推敲,方能體認書中的精髓
求知由廣博而深入之後,胸襟自然豁達,
進而變化氣質,承擔繼往開來的重責大任。

三、【口到】

學習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仰視浮雲。
閱讀時要細嚼朗誦,不誦難以致思,不熟難以生巧。
雖然現在不講究背誦,但心愛之巨著,精彩的文章,
仍有背誦的必要,能熟讀牢記,不僅可以歛浮氣,增進定力,
引用才會左右逢源,引導進入多層次的文學修養領域。

四、【手到】

學習必須發揮手的功能,動手寫心得和讀後感。
知識不管是看到或聽來的,都是模糊零碎,還算不得已吸取,
必須加上領悟的心得,重新整理,用自己構造的詞句,
把接觸的名言結句,加添按語或感想點綴,使著手成春,才會印象深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
由知而好而樂,知為發端,好為力學,樂則有成。
這就是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成效展現。
最後:「學習須淬礪,窮理自然通,好學宜勤問,致知下苦功,
力行旭日豔,怠墮夕陽紅,春風綠大地,陰霾一掃空。」

看得見的美學思考力

張貼者: 采真藝文會館 | 標籤: | Posted On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at 上午11:07

提升未來競爭力,關鍵不再數理,而是藝術!
藝術能讓思考從A到A+!
過往思考方式只能幫助我們處理固定不變的例行公事。
不幸的,現今環境詭譎多變,只要碰到新奇和難以捉摸的情況出現,
這種應付例行公事的理解力就會立刻破功。
相較其他學科,藝術更能促進一個人的思考力。
別以為藝術只是美麗的事物,只適合用來擺設佈置,
藝術最令人滿意的功能,是它可以讓我們練習動腦。
藝術作品以其主題、風格、材質和技巧,圈畫出某個明確的範圍,
讓我們在其中探索、沉思、觀察、分析,展開一場揣測和闡釋的遊戲。
在思考的訓練上,藝術具有許多特別之處:

1. 藝術可以鎖定飄浮的感覺,在我們思考、談論和學習的時後,

    有個實質的物體可以聚焦將會很有幫助,這正是藝術與生俱來的本質。

2. 藝術作品的存在,可讓您隨時觀看、凝視、或從另一個角度觀察,
    藉此檢視各種論點,或探尋新的想法。

3. 藝術創作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讓觀者久久難忘,
    這種特質讓我們在反覆思索作品時能更專注投入。

4. 藝術往往會自然產生一種氛圍,也就是寬廣的態度、傾向和思考習性,
    這有助於啟發我們的思考能力。

5. 藝術不只是視覺現象,當觀看藝術時—
    是需經過視覺處理、分析思考、提出問題、驗證假設…等許多的過程,
    無形中也廣泛促進我們的認知能力。

6. 藝術往往包含豐富多元的連結性,包括社會的論題、哲學的謎團、
    形式結構的特色、個人的憂慮和洞見,以及歷史的模式等等,
    藉此讓我們能進一步深入了解其中的意含。


欣賞藝術能幫助我們打造更好的思考方式,激發智能的最高效力,
讓我們看得更清礎,想得更仔細,做得更有智慧。
藝術的世界是寬廣無邊的,在藝術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思考力,
可以自由自在地延伸到更寬廣的領域,
藝術就是日常生活的縮影,召喚著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
許多潛藏在表象之下,皆等待我們去細心觀察、用心發現。